2021-12-30 14:46:01
明天是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,回顾今年的投资历程,A股是跌宕起伏,喜忧参半,隔壁兄弟港股则是全年惨惨兮兮,是真正的从年头跌到年尾。
面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,投资者不禁想问,港股还行不行?
就在我们疑惑之时,一部分资金已经逐步入场博港股“深蹲起跳”。截至12月24日,南向资金已经连续23个交易日净买入港股。
站在当前时点应该
关注港股的四大硬核理由
1、估值低洼
恒生指数估值跌至10.54倍,远远低于同期标普500(26.59倍)、英国富时100(23.67倍)、日经225指数(16.41倍),堪称“全球估值洼地”。(数据来源Wind,截至20211229)
当前恒指估值低于中位数,从历史数据看,每次恒生指数估值跌至中位数以下,均有可能是较好的长期布局窗口。
2、“房地产+互联网”风险逐渐出清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,房地产再次被命名为经济的“支柱部门”,强调“满足合理住房需求”是关键的政策目标,随着国内房地产风险的缓解,恒指中的内房股和内银股估值有望修复,有助于底部区域的恒指反弹。
互联网作为港股的中流砥柱,2021年持续“被规范”而导致估值崩塌式下跌,但是,2022年则是“在规范中发展”。短期来看,互联网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全球对标来看,价值凸显。与美国互联网公司作对标,比较未来三年净利润CAGR和PE,中国互联网公司整体性价比较强。
3、长期受益于内陆南下资金
随着港股通的开通,整体看,内地公募基金港股配置市值提升。长期,港股仍将受益于中国财富管理业务大发展。
4、港股具有稀缺性
随着热门中概股回归+新经济独角兽IPO,更多新经济、好资产标的将选择在港股上市。从长期看,港股的稀缺价值不改,对A股是一个很好的补充。
展望未来,恒指和国指11月末的市净率都在1倍以下,与2016年市场触底时的估值相差无几。回顾历史,从2016年底到2018年初,恒指和国指均反弹了约50%,充分反映了在低位入市投资带来的巨大潜力。
港股“磨底”更磨人心,但是换个角度想,“至暗时刻”可能也是获取便宜筹码的好时机。
(文章来源:基尔摩斯)
文章来源:基尔摩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