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3-07 02:05:02
2345影视在线看最新电影 https://www.2345tv.net
近几年,中国经济发展迅速,各大城市的大楼比比皆是,而且楼层越高似乎意味着经济实力越好。
目前,中国最高的楼是上海中心大厦。而在天津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园,有一栋立志成为中国第一高楼的高银117大厦,如今却成为了中国最高的烂尾楼。
它经历了八年的建造时间,在即将竣工之前,却突然被按下了终止键。说起这栋耗资700亿元的大厦的前因后果,就得提到投资建造它的人——潘苏通。
留守儿童,留洋少年
潘苏通,于1963年出生于广东韶关的一个普通家庭。由于小时候和父母聚少离多,他成为了一个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,只有奶奶一个亲人在身边陪他长大。
这个情况直到他13岁那年才出现了转机。1976年,奶奶去世了。远在美国的爷爷得知后,心疼孙子无依无靠,就想将他接到身边照顾。
来到了异国他乡,潘苏通开始了全新的生活。他的继奶奶照顾他的起居饮食。不过,因为亲疏有别加上隔代教育,老人实在管不了处于叛逆期的潘苏通。
潘苏通长期处于一种自由放纵的状态中。他语言不通,听不懂话,也不爱上学,逃课成了家常便饭。
潘苏通甚至高中也没毕业,没多久就辍学了。尽管他在美国呆了八年之久,但依旧说不好英语,也没认识什么朋友,根本无法在那边升学深造、工作发展。
机缘巧合,下海单干
潘苏通一心想回国。他父亲无可奈何,就同意他一个人离开美国,并为他安排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,当了韶关高层官员的专属司机。
每天重复枯燥的工作内容,让潘苏通感觉非常不得志。
不过,这份工作还是有好处的。他可以跟着领导出门,有更多机会见识达官显贵,还能参加各种商业场合,慢慢地积累人脉资源。
潘苏通会在安静的角落里,仔细观察眼前出现的每个人,心里盘算着他们的身份和背后可能带来的机会。
潘苏通还是很幸运的。他在1984年的某一天,遇到了幸运之神安排给他的伯乐。这天,他跟随领导参加一场商业酒会,发现了一个西装革履的日本人。
潘苏通上前与他攀谈起来,发现这位通晓中文、谈吐不俗的日本人是香港松下电器的重要领导。
一来二去之后,这个日本领导与潘苏通熟悉起来,并在沟通后发现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商业人才。
于是两人达成了商业合作的意向。最初,潘苏通只是兼职卖松下电器产品,从中收获很多利润和宝贵经验。
随着资金、渠道和客户积累到一定程度,潘苏通萌发了创业单干的念头,开始琢磨开拓事业。
1990年的中国内地,非常缺乏家电制造技术的公司。潘苏通对商业机会的嗅觉向来敏锐,他从中发现了绝好的商机。
1993年,潘苏通运用自己的积蓄,加上从父亲那边借来的钱和银行贷款,在香港开建自己的工厂,成立了松日集团,宣传口号为“昨日、今日、明日,尽在松日”。
松日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是给日本松下代工生产家电,依靠松下电器的技术来模仿产品,包括了当时非常流行的数码相机、卡拉OK机等。
后来,随着潘苏通的公司开始掌握了更多产品的制造技术,就开始自主研发产品,创新出一款适用于卡拉OK的电视显示屏,曾经占领了全国90%的市场份额。
凭着天赋过人的经商头脑,潘苏通仿佛一路开挂,生意越做越大。虽然有国际大牌的竞争,但松日电器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量依然很好。他赚得盆满钵满,终于成为了知名的香港富豪。
投资失利,东山再起
很多企业家在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会选择投资另一个领域来扩大商业版图。潘苏通也不例外,但他也因此栽了跟头。
第一个大跟头就和足球有关。
在1995年,潘苏通在飞机报纸上看到一则转让新闻,知道广州足球二队正在出售。
潘苏通的想法是,足球队本身就是一支很好的宣传队伍,每次亮相赛场就能带来不错的宣传效应。
而且,足球比赛一直很受当地政府领导、企业老板的热爱和关注,也是一种扩大人脉的社交活动。
主意已定,潘苏通风风火火地买下了广州二队,并改名为广州松日足球队。
最初,这支球队确实表现不俗,成绩出众,从甲B升级到了甲A,还一度带来强效的宣传作用。只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。
尽管潘苏通还请了中国足坛名将徐根宝担任球队主教练,但依然创造不出更好的成绩。
松日足球队在1996年又降级到了甲B,在1997年艰难地回到了甲A,在1998年开始创造了联赛三年降三级的纪录。
这六年的时间里,潘苏通将最大的精力都放在了投资足球上,耗费了上亿资金和很多情感。结果足球队的现状让他血本无归,颇受打击。
既没有让市政府领导们看过几场比赛,也没有如愿通过足球来拿到免税政策和商业合同。
无奈之下,潘苏通决定出售足球队,撤出足球投资。
但是松日足球队记录太差,根本无人问津,最终在2001年直接解散了。
随着足球队的瓦解,潘苏通万万没有想到更糟糕的还在后面。
当时,中国家电市场已经开始转型,但潘苏通这几年的全部投资时间都一心扑在足球上,这让松日集团的经营陷入了困境。这一次,潘苏通还是很幸运的。
香港娱乐大亨杨受成得知他从事足球投资的事业,就邀请他参与一个与足球有关的项目经营。结果经过他的商业头脑策划运营后,足球项目大火,收益巨大,让他东山再起。
在2002年,潘苏通收购了香港英皇科技资讯,更名为松日通讯控股有限公司,并成功地借壳上市,主营生产销售MP3。
为了大力推广松日MP3,潘苏通可谓下了血本宣传营销。喜欢看TVB港剧的人,会经常在剧集中看见这款松日MP3频频出现在赞助页面以及黄金时段的广告中。
因为杨受成的关照,潘苏通获得了英皇娱乐的音乐版权支持。连美国著名游泳健将菲尔普斯也成为了这款产品的代言人。
在大力宣传下,松日MP3迅速火遍全国,几乎占领了内地市场的一半份额。
这次再回顶峰,潘苏通的内心却比较清晰。他看清了公司研发能力较弱,像电子产品这种更新换代很快的业务,不能长期以往地做下去。他考虑再三,选择了业务转型。
转型成功,进入巅峰
2008年9月,松日通讯控股有限公司开始转型,变成高银地产控股有限公司,从电子产品制造商摇身一变,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。
同年11月,潘苏通收购了广益国际,改名为高银金融集团有限公司,并驾齐驱地开展了金融业务。
这次的转型,让潘苏通顺利地赶上了时代的风口。
由于美国在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,让全世界的经济都陷入了低迷。
而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,首当其冲地受到波及。
与其形成对比的是,中国内地的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因为国家投资了四万亿,却迈进了高速发展时期。
这让潘苏通的高银地产在内地做什么地产项目都非常顺畅,大大地带动了公司股价飞涨。
潘苏通抢占先机,在2007年开启了高银地产的长期项目。他陆续地在天津滨海高新区买下了五宗地块,开展“新京津·高银天下”综合物业发展项目。
整个项目的总投资预算高达百亿美元,折合人民币约700亿元。
该项目选择的地方靠近天津南站和地铁,还紧靠京沪、津保、京唐高速公路。
它距离北京中心城区是35分钟的高铁路程,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是45分钟路程。
在规划中,这里将成为华北地区罕见的国际大都会。除了高达597米的高银117大厦,还包括了国际商业中心等板块。
2013年的时候,项目区域内还开通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第一家市区内城市候机楼。
潘苏通对高银117大厦倾注了不少心血,首先光是高度的“597”还是楼层的“117”都有深层的风水内涵。
其次,他还给高银117大厦里规划了世界最高旋转餐厅、世界最高观光餐厅和世界最高室内游泳池,以多个“中国第一”和“世界第一”的噱头,带动了高银地产的股价。
盛极而衰,风光不再
在2015年初,由于高银地产和高银金融两家公司的股价狂涨,潘苏通的身家累积高达了2000亿港元,折合人民币1800亿元。
只是,潘苏通很快就从财富顶峰上再次跌落。过不了多久,高银地产和高银金融两只股票突然下跌,一天之内损失了880亿港元。
潘苏通对此声称并不在意。但是再嘴硬,也抵不过后续股价不断再跌带来的损失。
最终,他只得将高银地产进行退市。
而另一家上市公司高银金融同样惨不忍睹。虽然至今没有退市,却在起起伏伏中逐渐惨淡,早已没有了往日巅峰时刻的风光。
潘苏通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了“新京津·高银天下”的建造进程。
高银117大厦从2008年开建,本来预计完成时间在2016年。
结果,它在2015年突然停工。由于号称投资700亿元的投入,实际到位了400亿元,而且已经用尽,工程进度被迫停止。
这座未完待续的高银117大厦成了天津滨海鹤立鸡群的一栋孤楼。
后续投入的盖楼资金需要在售楼收入中获取。不过在2013年,“新京津·高银天下”仅售出了12套房子,根本杯水车薪。
直到高银地产退市前,潘苏通才终于找到了下家来接手。
2016年,“新京津·高银天下”的大部分资产包括117大厦、购物商场、写字楼等,已经以180亿元的价格卖给了由广东高银、中国信达、信风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。
其中广东高银是潘苏通的全资子公司,它出资的90亿元还是从中国信达借的款项。
由于高银117大厦没盖完又停工,“新京津·高银天下”其他房产销售也不好,高银地产面临着工程延期罚款和债务违约金罚息。
到2020年8月,潘苏通的累计罚款违约金已经高达15亿元。祸不单行的是,高银金融旗下的子公司还拖欠了德意志银行和德意志信托高达103亿港元的债务。
这栋当初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高银117大厦惨遭烂尾,令人唏嘘。
如今,它的高度也不再是第一,早就被后来者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赶上,跌落成了第三高度。
不知道潘苏通想到昔日雄心壮志的高楼热会作何感想呢?